A股规模最大吸收合并项目迎重大进展 证监会、上交所高效赋能注入“强心剂”
财联社7月18日讯(记者 胡皓琼)继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议通过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,“两船合并”又有阶段性进展,“中国神船”启航在即。 7月18日,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,同意中国船舶(6001
2025-07-18
财联社5月4日讯(记者 吴雨其)2025年5月4日,兴证全球基金、财联社、腾讯新闻共同主办的“投资·可为|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”在奥马哈进行。
在“再谈价值投资:可为与边界”圆桌讨论中,喜马拉雅资本副董事长常劲、芒格书院创始人施宏俊、国联安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、价值投资组负责人杨岳斌,与主持人腾讯财经负责人刘鹏共同探讨了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、历史传承与当代挑战。
从伯克希尔六十年的复利奇迹,到当代规模与边界的挑战,再到变局中的成长价值辩证,本次圆桌讨论揭示了价值投资的复杂性与生命力。无论是巴菲特的传承安排,还是对机会成本、风险收益非对称性的精妙运用,抑或对能力圈与清单思维的坚持,核心始终未变:以理性穿透市场噪音,以长期对抗短期波动,以微观努力回应宏观无常。正如施宏俊所言:“乐观应该是对的。”在价值投资的框架下,可为与边界的探索,仍将是未来六十年的永恒主题。
价值投资的来时路:传承与进化
巴菲特股东大会的落幕,成为本次圆桌讨论的起点。
施宏俊观察到,尽管巴菲特宣布逐步交棒,但参会者的热情不减反增,“大家还是有很多期待,期待伯克希尔有新的60年”。他进一步指出,巴菲特的交班安排不仅是人事更迭,更是对企业文化的延续,“今天巴菲特对一些问题的回答,更多是讲到怎么看我们所处的时代,年轻人怎么过好一生。”种宏观视角为伯克希尔的未来奠定了基础。
常劲从历史维度补充,巴菲特的传承计划早有端倪,“关于巴菲特接班人的讨论也不是一两年,而是讨论了十几年了。”他特别提到芒格的离世对巴菲特的影响,“芒格先生去世了以后,我也可以感觉到巴菲特先生肯定还是有退役的感觉。”阿贝尔的亮相标志着“价值投资大道光明的时代还在前面”。
杨岳斌从基金经理视角切入,指出阿贝尔对巴菲特理念的忠实继承:“买一个股票就是买一个企业,我们要看这个企业5年、10年,乃至15年的经济特征。”他进一步强调,理解价值投资需回溯源头,“巴菲特的师傅是格雷厄姆,他的另外一个师傅叫做费雪。如果不把格雷厄姆和费雪的原版都看一遍,大家对费雪的理解很容易出现到不到位的情况”。
伯克希尔六十年的成长历程,成为价值投资实践的最佳范本。常劲认为,复利的力量是其成功关键,“自始至终去实践理解生意、以股东心态做决策,复利的力量才真正造就了今天伯克希尔的成功”。
施宏俊则以西科金融收购案为例,揭示巴芒风格的核心:“一旦建立信任关系,就轻易不破坏信任关系”,并通过业务升级“把被低估的公司变成好公司”。杨岳斌补充道,巴菲特的历史选择彰显定力,“当市场泡沫出现时,他会选择离场”,例如1969年解散合伙公司以规避沸腾岁月的风险,以及1999年拒绝科技股泡沫的坚持。
伯克希尔的启示:边界与规模挑战
伯克希尔六十年的发展历程,既是价值投资的成功范本,也为超大规模资金的运作提供了独特启示。
常劲指出,伯克希尔的体量已使其成为“系统性重要的金融公司”,这导致其投资逻辑与普通基金截然不同,“当你的规模变得非常大的时候,你就是市场了”。因此,伯克希尔需储备巨额现金以应对“未来发生重大事件时的巨大机会”,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中抄底高盛优先股的经典案例,“当这种机会发生时,你手里边要有子弹,因为那时再去凑钱就来不及了”。
此外,现金储备还承担着战略职能,“伯克希尔作为保险和再保险公司,也是系统性重要的金融公司,在重大灾难性事件中需有足够的资本支撑业务”。杨岳斌以伯克希尔的日本投资为例,解析其风险控制的精妙设计:通过发行低成本日元债投资五大商社,并利用汇率掉期锁定风险,“风险收益非对称性被完美实践,妥妥的收益,没啥风险”。
他进一步强调,这类操作依赖伯克希尔的特殊地位,“普通投资者难以复制,但可从中领悟巴芒对风险收益比的极致追求”。施宏俊则提醒,伯克希尔的现金管理需跳出传统框架,“美国国债利率回报不低,但它与一般公司的考虑完全是两种想法”。
面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,施宏俊主张以长期视角对抗短期波动:“巴菲特在伯克希尔50周年时写道,尽管美国经济短期起伏,但长期必然向上。对中国经济也应如此看待。”常劲则提出微观层面的应对策略:“宏观是客观的,我们无法改变,但可以寻找真正有竞争力、能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。”
杨岳斌系统化总结“四个过滤器”方法论:第一,识别“花很少本钱就能产生大量现金流”的好生意;第二,评估护城河的深度与可持续性;第三,解决代理人问题,确保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;第四,严格计算内在价值,“1块钱的东西需以6毛、7毛买入”。他将其类比飞行员的清单思维,强调对投资安全的保障,“像飞行员用清单保障飞行安全一样过滤风险”。
变局中的可为:成长与价值的辩证
当下市场对“红利”与“成长”的争论,暴露出对价值投资的常见误解。杨岳斌尖锐指出,将红利等同于高股息是致命误区,“周期性强的资产可能今年现金流充沛,明年却亏损”。真正价值在于“持续强劲的现金流与稳定成长”,例如喜诗糖果案例中“经济护城河带来的长期定价权”。
他警告科技股投资的陷阱:“科技产业变化剧烈,连英特尔领袖都难预测未来现金流。如果盲目相信‘林子里有20只鸟’,最终可能只剩‘一地鸟毛’。”
常劲从全球视野拓展价值投资的边界:“经济成长是复利的基础,哪里有经济成长,哪里就有机会。”他以李录的文明现代化理论为支撑,将价值投资上升至文明演进层面,“优秀公司跟随经济成长带来长期回报,这是确定的复利力量”。
对于中国市场的价值重估,他强调“不看行情”的定力:“喜马拉雅资本作为全球价值投资者,专注寻找商业模式独特、现金流强劲、竞争优势持续的公司。”
施宏俊则以出版业经验类比选股逻辑:“我曾尝试跨领域做书,后来发现成功概率高的仍是能力圈内的价值投资类书籍,例如《穷查理宝典》和《文明、现代化、价值投资与中国》。专注真问题,才能穿透市场噪音。”
关于“可为之年”的实践建议,三位嘉宾给出差异化视角。杨岳斌强调确定性:“在低利率环境下,看清企业自由现金流并高确定性下注,方能战胜国债收益。”常劲呼吁深耕微观:“支持价格低估的优质企业,成为市场的良性力量。”施宏俊则重申能力圈原则:“在巴菲特看来,一生只需找到5-6个机会,已非常成功,普通投资人人更需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行动。”
标签:
相关文章
财联社7月18日讯(记者 胡皓琼)继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议通过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,“两船合并”又有阶段性进展,“中国神船”启航在即。 7月18日,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,同意中国船舶(6001
2025-07-18
财联社7月14日讯(记者 徐昊)各大车企半年销量数据的披露不仅反映当下市场表现,更预示着全年目标的达成走向。 在财联社记者统计的12家主流车企年度目标完成度中,有7家车企完成年度销量目标40%以上,
2025-07-14
财联社7月7日讯(记者 沈述红)继6月30日北交所推出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后,上交所、深交所也将于7月21日推出专精特新指数系列。 其中,上交所将推出上证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、上证专精特新指数及中证专精特
2025-07-07
财联社7月1日讯(记者 沈述红)近日,千亿私募景林旗下基金经理高云程、蒋彤纷纷致信投资者,回顾2025年上半年投资操作得失的同时,也分享了自身对未来资本市场投资机会的看法。AI、医药、新消费、港股、
2025-07-01
财联社6月29日讯(编辑 宣林)据Choice数据统计,截至今日,沪深两市本周共204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。按行业划分,电子、机械设备和基础化工行业接受机构调研频度最高。此外,计算机、食品饮料等行
2025-06-30
热点文章
专为水声装备行业研发的国产化核心处理芯片本年将获批量订单 军工概念股20CM涨停 本周机构密集调研相关上市公司
对美“零关税”?印度快速“打脸”特朗普:一切尚未有定论!
【早报】国常会:研究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有关举措;以色列袭击伊朗,中方发声
加紧吸引优秀上市资源,创业板与科创板齐推未盈利企业上市新政
顶住监管压力 马斯克:特斯拉6月底将在得州测试Robota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