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盛乐观预测:中国股市仍有上涨空间
财联社9月3日讯(编辑 卞纯)自去年9月以来,中国股市持续反弹,上证指数在此期间已经累计上涨逾四成。仅今年以来,涨幅就高达约17%。 不过,本周二和周三,中国股市已经连续两日出现回调。截至收盘,沪指
2025-09-03
2025年料将是中国科技投资大年。2022年底ChatGPT推出至今,美国AI资产获得全球投资人空前关注,纳指累计上涨近100%。我们判断,2025年之后,中国AI资产的吸引力将逐渐显现,头部AI公司持续高投入、快迭代、勇于进取,有望获得稳健增长的营收乃至盈利能力,以及业绩驱动的阿尔法投资机会。
头部AI公司估值相对美国可比公司具有明显比较优势,一旦美股科技股出现由CAPEX增长放缓导致的业绩和估值双重压力,中国资产吸引力将进一步显现。重点关注国产大模型、国产算力制程、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公司的投资机会。同时,也要注意到中国AI算力仍受制于人、美国新总统就任亦可能带来进一步趋严的限制措施,可能给中国科技资产的估值带来波动。
市场回顾和展望:2024年美股科技股领涨全球,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后中国头部科技资产吸引力将逐渐显现。
2024年纳指上涨34%,2022年底至2024年底累计上涨近100%。英伟达领涨美股科技巨头,2024年上涨171%,贡献同期纳指约19%的涨幅,2023年至今累计上涨831%。美股科技股盈利、估值双升,获得全球投资人空前关注。2024年上证指数上涨14%,A股电子/通信/计算机/传媒/汽车指数分别上涨17%/28%/17%/19%/19%,港股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7%,均跑赢指数。我们判断,未来3-6个月,AI技术进步和应用落地或将驱动美股继续上行,直至科技巨头CAPEX增长放缓。一旦美股巨头出现盈利增速放缓和估值承压,中国AI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将进一步显现。2025年,头部AI公司的持续投入有望逐渐体现在业绩中,估值亦较美股可比公司具有明显比较优势,头部港股科技公司的估值优势更显著。
国产AI模型:AI模型公司的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,模型即基础设施驱动B端需求,模型即应用驱动C端需求。
字节跳动豆包模型能力持续提升,SuperCLUE通用大模型基准测评2024年度榜单现实,豆包处于第一梯队前列。据aicpb网站,豆包APP的月活用户已达7116万,居国内榜首。据2024火山引擎冬季Force原动力大会,2024年12月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调用量已达4万亿次,较5月增长33倍。中信证券判断,豆包的使用量和渗透率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,日均token调用量仍将持续高增长。商业模式看,模型即基础设施,豆包模型能力提升的同时亦显著降价,B端客户如手机、汽车、智能终端等对豆包的调用量持续提升;模型即应用,C端客户的MAU和日均token使用量均有较大提升空间。提示两类相关投资机会:1)字节跳动算力链IDC公司,2)拥有同类产品的头部互联网公司。
国产算力制程:AI算力的核心竞争是先进制程芯片能力,晶圆厂作为核心战略资产地位料将持续强化。
外部制裁导致“可用先进制程”稀缺性显著增强,供需关系由全球匹配转向有限的国产方案。美国对华AI和半导体限制趋严,1月13 日,拜登政府正式宣布对 AI 芯片的出口实施新的全球性管制措施,对中国大陆的先进AI芯片采购实施严格管控。中国模型公司在采购英伟达芯片的同时,也需战略性考虑国产AI芯片供给。对于国产AI芯片公司而言,“国际先进制程”的可获得性降低,“可用先进制程”的稀缺性提高。国内手机、算力、CPU、智能驾驶等领域将持续拉动先进制程需求,中芯国际作为目前国内领先的具有先进制程能力的晶圆代工厂,可望迎来需求、盈利能力和估值的同时提升。
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:汽车智能驾驶是AI应用率先落地的场景,并可望泛化到具身智能和低空经济领域。
VLM+端到端技术驱动汽车智能驾驶从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,从“功能”到“体验”。融合高速NOA和城市NOA的L2+智能驾驶逐渐进入普及期,我们预计2024、2025年L2+智能驾驶渗透率分别为14%和30%,主要由于比亚迪、小米、华为等车企将驱动数百万量级的汽车智能化。融合了视觉、语言、动作的VLA模型被视为下一代智能驾驶的关键技术,VLA技术亦适用于机器人。特斯拉引领汽车企业入局具身智能,小米、小鹏汽车、比亚迪等车厂跟进;傅里叶、银河通用、星动纪元、智元机器人等出现在CES2025英伟达的发布会上。此外,车企还在积极参与低空经济,如小鹏汇天、吉利沃飞等。
风险因素:
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,美国潜在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出台导致国内光模块、锂电池、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等科技产品出口受阻或产品竞争力减弱的风险,美国新总统就职后对华AI和半导体进一步更严格限制的风险,宏观经济增速不大预期的风险,AI技术进展和应用落地速度不达预期的风险等。
投资策略:
中信证券判断,2025年之后,中国AI资产的吸引力将逐渐显现,头部AI公司持续高投入、快迭代、勇于进取,有望获得稳健增长的营收和盈利能力,以及业绩驱动的阿尔法投资机会。头部AI公司估值相对美国可比公司具有明显比较优势,一旦美股科技股出现由CAPEX增长放缓导致的业绩和估值双重压力,中国资产吸引力将进一步显现。重点关注国产大模型、国产算力制程、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公司的投资机会。
标签:
相关文章
财联社9月3日讯(编辑 卞纯)自去年9月以来,中国股市持续反弹,上证指数在此期间已经累计上涨逾四成。仅今年以来,涨幅就高达约17%。 不过,本周二和周三,中国股市已经连续两日出现回调。截至收盘,沪指
2025-09-03
财联社8月31日讯(编辑 黄君芝)本周,特朗普总统“单方面”宣布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·库克(Lisa Cook),引发各界担忧。有分析指出,这不仅仅只是解雇某人,而是一种策略。如果成功的话,将标志着一
2025-08-31
财联社8月27日讯(记者 周晓雅)近期“回本即赎回”的现象有多显著? 通过梳理股票ETF(不包括投向境外市场的跨境ETF)的申赎情况,不难看出,随着行情的回暖,股票ETF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了净赎回的
2025-08-27
财联社8月24日讯,周末影响市场的重要资讯有: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;央行公开市场下周将有20770亿元逆回购到期;高盛:对冲基金以7周来
2025-08-24
财联社8月20日讯(记者 梁柯志)刚刚公布的监管数据显示,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.42%,环比下降1.3bp;更为特殊的是,此次国有行、股份行、城商行、农商行净息差环比全线下跌,其中国有大行下跌1
2025-08-20
热点文章
险资大力加仓股票:上半年净买入6400亿元,环比增长78%丨36万亿险资重构资产底仓②
“顶流机器人给我递可乐”!阿里投身“百镜大战” 大模型落地提速|直击WAIC2025
上海具身智能产业规划出炉:核心产业规模剑指500亿 探索算力、语料作价入股
为啥有些基民喜欢回本就赎回?宽基ETF年内赎回近2000亿份,赎回后却又再进场
特朗普若真能“掌控”美联储董事会,意味着什么?一文读懂